新闻资讯

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 联系电话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情

“开门红”后,专家预测碳市场:配额可能收紧;碳价有望走高!

发布时间:2021-07-21 09:52:06

历经十年试点,全国碳市场终于鸣锣开市。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伴随全国碳市场开市,中国正式开启了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市场化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历程,碳交易体系从地方试点正式走向全国,交易体量和活跃度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选择此时启动,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时间点,当双碳目标纳入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所有行业都进入时,预计碳排放覆盖的配额将达到80亿吨。届时,钢铁、水泥、化工行业都将是大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家海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分析。

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交易的2225家发电企业几乎涵盖了我国全部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以上。有机构预测,今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到“十四五”末,交易额有望超千亿元。碳市场倒逼经济绿色转型,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行业或迎全新发展机遇。


发电行业先行先试


全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从发电行业先行。

碳交易,是以碳排放量为“商品”,按照一定规则和约束,让“商品碳”能在市场中买进卖出的交易。交易的目的,在于倒逼参与者通过技术或其他手段,控制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是一个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交易市场,政府通过引入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以设定、分配碳排放配额的方式,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约束。当企业碳排放量超出政府为其设定的配额时,则需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相应配额,也可通过建立或支持低碳项目获得核证减排量,以抵消部分配额。

2011年10月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


2017年末,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明确全国碳市场初期运行将只纳入发电(含热电联产及其他行业自备电厂)一个行业,交易范围仅含二氧化碳一种温室气体。2021年2月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2021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经验。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

全国碳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的设计原理相同。在充分借鉴试点碳市场经验基础上,明确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但在覆盖范围、准入门槛、配额分配方面的制度设计和试点市场存在一定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初期只纳入发电行业,但其每年超过40亿吨的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中国碳总排放量的40%。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后,地方试点碳市场将何去何从?对此,李高坦言,地方碳市场要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进行过渡,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应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应避免一个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

“发电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之后,按照程序,发电企业应从地方试点市场中退出,发电企业在地方试点市场中的配额也将注销。按照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规则,发电企业获得配额,进行履约。下一步,如果石化、钢铁等行业纳入进来,程序亦如此。”袁家海分析。

另据中电联发布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试点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过程也可能存在风险,其中政策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影响程度为“强”。前者包含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法、MRV规则等,后者则存在企业惜售、恶意囤积、参与者单一等影响因子。


为何选择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


“从发电行业开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发电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碳排放板块之一,消耗了将近一半的煤炭;第二,发电行业比较好计算,比如总计消耗了多少煤炭,加之大多是国企,相对比较容易执行;第三,目前我国的电价尤其是居民电价稳定可控,影响到碳价上,不会轻易往下走,这意味着对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可控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分析。


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他坦言,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这一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也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

按照规划,继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行业后,未来还将逐步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及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赵英民透露。

 

目前配额基准偏宽松

碳配额的多寡直接影响碳交易价格,进而影响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和成本。配额分配如何保证公正合理,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据悉,在配额分配上,企业可根据排放情况自行计算,得出应该获得的配额数量。配额分配的基础是经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核查后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对排放数据的核查结果乃至分到的配额有疑义的还可以复核申诉

在配额分配的具体方法上,目前配额采取的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实行免费分配。这一方法基于实际产出量,对标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配额免费分配,与此同时,又与实际产出量挂钩。在配额分配制度设计中,考虑一些企业承受能力和对碳市场的适应性,对企业的配额缺口量作出了适当控制,需要通过购买配额来履约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抵消机制购买价格更低的自愿减排量,进一步降低履约成本。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近日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专题对话”上表示,全国碳市场交易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由碳市场覆盖范围、经济增长预期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等因素共同决定,目前发电行业碳配额主要采用行业基准线的方法进行核算。她表示,年底前2200多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成从配额分配、数据报告与核查到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

“我们政策制定的预见性和难度要比欧盟复杂很多。配额分配方法数易其稿,总的来说是基准趋向于宽松。在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主管部门不会在配额分配基准上采取太严苛的变化。目前看,总体平衡,缺口较小。”袁家海说,“但应看到,基准法与产量不直接挂钩,不是特别有利于‘让高效率的机组多发电,低效率的机组少发电’,这一调节作用相对较弱。”

据了解,碳排放数据的统计梳理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工作量极其繁重。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分行业完善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完善之后,或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面。



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碳市场配额发放基准线尚未披露,未来或将逐步收紧。

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办法将以基准线法为主,单位产品的排放量在基准线以上,生产的产品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大;处于基准线以下的企业就需要加大投资,让单位产品的排放量高于基准线,否则每生产一个产品,都要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或者只能退出市场。

“一开始我们肯定是走一个较低的基准线,让大部分企业没有短缺的风险。下一步,等市场运行逐步稳定和向好之后,再慢慢调整这一基准线。当然,这一调整也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袁家海坦言。

林伯强亦预测,未来免费的配额将越来越低,基准线会越来越高。

 

碳价有望逐步走高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首日迎来“开门红”。

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开盘价为48元/吨。开盘后2分钟,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截至当日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当天最高价为52.80元/吨,最低价为48元/吨。交易总量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申能集团、华润电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浙江能源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首批成交企业。


据悉,为做好首日交易,不少企业在开市前积极筹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表示,“为做好首日交易,从去年已开始积极筹备,总体设计、统筹谋划、反复演练,积极主动配合生态环境部的各项工作要求。”交易首日,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锦州石化、中油电能参加了交易活动。2021年内,中国石油所属8家企业成为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国家能源集团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完成首笔实现交割的远期交易,成功夺得全国碳市场开市第一单。

对于48元/吨的开盘价,不少专家表示超出了预期。

袁家海表示有小惊喜,“我预计的碳价是30-40元/吨,48元/吨是试点碳市场中的较高价格。在地方试点市场,碳价基本维持在20-30元/吨之间。而且由于缺口较小,很多试点市场的交易并不活跃。”

在其看来,目前的碳价水平与其造成的社会损害是不对称的,未来的碳价走势,一定会逐步提高。“我们处于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初级阶段,碳市场上线交易情况如何?走势怎样?会否遇到一些未曾预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实践去检验。下一阶段,根据碳减排具体进度,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调整配额收缩的幅度,实行总量控制机制。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的碳价也将向欧盟和美国的水平看齐。”袁家海说。

据赵英民介绍,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有的7个区域碳市场,覆盖了相关区域内几乎所有的钢铁、水泥、铝等高耗能行业,其2020年的平均配额价格在3.28-12.62美元之间(ICAP, 2021),大大低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的配额价格(2020年平均价格在28.28美元)。2021年以来,EUETS的配额价格飙升,第二季度的配额期货交易价格收于60美元以上,进一步拉开了与中国区域碳市场配额价格的差距。

袁家海预测,待其他行业陆续纳入后,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拉高。与此同时,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也应规划更加严格的分配分配方法,例如借鉴欧盟的经验拿出一定比例有偿拍卖,从而给二级市场价格设定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