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5-19 10:01:46
截至本周,全国独立电炉企业产能利用率为56.57%,环比上升1.49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环比有一定上升,同比去年基本持平,但从近几年的数据看,产能利用率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低于60%,这与现今电炉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下面小编将从多维度探析近年来产能利用率为何持续低位运行。
一、7成以上时间产能利用率低于60%
根据我网统计的近五年产能利用率数据(以周度为单位),仅有25.22%的周产能利用率超过60%,且主要集中在2021年,这一年度内超过60%的周占总周数的比例达到59.65%,2022年以后超过60%的比值直线下降。
从具体数字看,2021年产能利用率整体值较高,最高点出现在5月达到86.35%,3月-7月这近半年时间段内产能利用率也维持在70%以上,而2022、2023年最高点未能突破70%,仅有69.61%。来到2024、2025年,仅有2024年初两周延续2023年末趋势超过了60%,随后截至到本周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超过60%的周。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2021年是电炉企业发展的一个小高潮,随后发展便遇到了一些问题,其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电炉炼钢产量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也徘徊不前。现有各省及国家级钢铁行业发展目标中,多数目标值均设置为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0%-15%,从现今情况看,这一目标的完成存在一定难度。
二、废钢资源量偏紧 价格相对坚挺
我国废钢资源积蓄量已达到约130亿吨,但废钢回收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影响了废钢供应情况。近年来的废钢资源量未有明显提升,每年废钢资源供应量维持在2.5亿吨左右,每一年均有众多钢厂反馈废钢难收问题,主要原因也在于折旧年限上存在错位,从建筑及设备折旧年限考虑可能要到2030年后才能迎来一波较大的折旧潮,届时废钢资源量不足的问题才可能得到缓解。另一现实情况就是高炉厂转炉炼钢需要采购废钢,独立电弧炉钢厂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加速投产落地,双方都在竞争同一批原料,很明显高炉厂比起独立电弧炉企业在废钢定价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因而现今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综合高炉厂建设电炉设备,这样独立电炉厂在废钢价格上更逐渐失去竞争力,成本控制存在难度限制了其盈利空间。
螺废差的走势也能验证以上论断:近五年的螺废差由2021年最高的2600元/吨收窄至至今的900元/吨,其变化幅度主要源于螺纹钢价格在2021年出现一波明显拉涨,随后一路走低,并且2023年后的螺废差长期徘徊在1000元/吨以下,甚至一度收窄至750元/吨左右。从走势图可以看出,螺纹钢价格与废钢价格走势上基本一致,但螺纹钢的持续走弱且反弹力度较小导致螺废差未能有明显放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钢厂的生产积极性,其利润空间也不断压缩,尤其是一些成材现货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区域的钢厂盈利空间更是岌岌可危。
三、电力成本挤压盈利空间
现今绝多数地区电价模式为分时电价模式,在此模式下,多数时间段内独立电炉厂可以保证在谷电时间内生产维持盈利状态,而一旦在平电时间内便小幅亏损。现有调研看,鲜有钢厂将生产时间增至峰电时间,且即便在盈利状态下增至峰电时间段后也很快减少生产时间。这还是在普通季节,到了夏季用电高峰期后,钢厂生产时间更是明显缩短,尤其近三年这一情况愈加明显,因而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无法有效提升。
四、钢厂生产品种依旧单一
废钢回收体系复杂,其质量难以有效把关,废钢中的杂质无法经过电炉系统得到有效控制,因而若是生产制造板卷等品种,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断裂。鉴于此,电炉系统在生产建材以外品种不具备较大优势,暂时仅能专攻于建材品种。根据我网调研数据,80%左右独立电炉厂生产品种以建筑钢材为主,仅有部分钢厂附带生产特钢等品种。建筑钢材需求量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价格也受到一定影响,步入近几年的最低点,这必定抑制了钢厂生产积极性。
五、炉容规模限制产能利用率提升
电弧炉的炉容不断扩大,但在已有电弧炉设备的钢厂中,设备炉容大于100T的钢厂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其余多数地区钢厂设备大小以70T左右为主。炉容较小的设备,电耗等指标并不会比大炉容设备低,相反生产效率上明显降低,整体经济效益规模不佳,因此限制了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近年来的独立电炉企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偏高挤压盈利空间、生产品种单一以及炉容集中性偏小。若要提升电炉产能利用率,提升电炉钢占比,必定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成本上废钢资源有效补充及电价补贴继续实施;设备上电炉设备需淘汰小设备、逐步大型化;生产上扩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