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发布时间:2019-01-11 16:51:41
很多企业更重视自动化设备。行业人士认为,自动化设备是固定资产,以后还可以折旧卖出。信息化是无形的,“投入后用不好,钱就打了水漂”
各级政府、云服务公司都在大力宣传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益处。工业互联网也被行业人士看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然而,宣传声势浩大,中小型制造业仍然疑虑重重。
广东省经信委日前印发《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工作方案(试行)》(下称《奖补方案》)。这意味着广东省关于制造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财政补贴开始落地。
今年3月,广东省发布两份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文件,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目标时间节点定在2020年。
在经费方面,广东省提出“平台降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公有云平台商和电信运营商承诺降低费用,帮助企业减少信息化建设投入成本和网络成本。省财政则以服务券形式兑现补助。
服务券是企业用于购买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服务的财政奖补凭证,广东省政府制定纳入奖补的应用服务目录。今年服务券申领计划于年底结束,企业完成上云工程后凭服务券兑现补助。
《奖补方案》指出,到2020年,支持1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财政补贴重点面向中小工业企业和生产制造环节,支持生产数据上云。《奖补方案》还规定了服务券发放对象,奖补方式、标准和流程等内容。
除广东外,国内其他地方如浙江、山东也在推广工业互联网。各级政府、云服务公司都在大力宣传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益处。工业互联网也被行业人士看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方向。然而,宣传声势浩大,中小型制造业仍然疑虑重重。
在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环节,制造业都可以应用工业互联网。比如,生产设备联网上云后,企业可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统计和分析设备产生的数据,减少设备故障率。
据财新记者了解,许多公司看到了应用工业互联网的价值,但行动上偏保守。这些企业的顾虑包括:上云费用、设备人才投入、旧产线改造、数据安全性、管理模式转变等。
业内人士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将其用好,将数据、互联网和工厂紧密且有效结合起来。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比较欠缺,“上云上平台”前后,都需要IT技术人才,“可能并不是交点平台使用费就完事了”。
此外,数据上云,需要有一定的数据量和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旧工厂大多生产设备老旧,生产线不易加装数据采集设备。另一方面,提取数据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缺少行之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就找不到改进方法。
“东莞不少工厂对工业互联网持观望态度”,东莞首席信息官协会一名工作人员说。该协会由东莞信息化工作管理者、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组成,提供信息化咨询诊断服务。
“上工业互联网不是买一件衣服直接穿上就行了”该协会秘书长张庆云告诉财新记者,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人员工作习惯都可能发生改变。应用工业互联网,企业投入是一次性到位,还是分步进行,都需考虑投入产出比。
在早期,部分制造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内部数据若要迁移到云平台上,也比较麻烦。“制造业很现实、很理性,工业互联网喊得火热并不一定就用。”张庆云说。
多名分析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许多工业企业比较重视自动化设备投入。张庆云表示,工业互联网属于信息化投入。自动化设备是固定资产,买回来之后可以折旧卖出。信息化不同,它是无形的。“若投入后用不好,钱就打了水漂。”张庆云说,“这是很多工厂老板的心理障碍”。
前几年,全国各地开展“机器换人”。如今,工业互联网亦成为地方政府推广重点。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企业上工业互联网是否会像应用机器人那般广泛,不好判断。不过,机器是设备,对于工厂来说,是必需品,没有设备无法生产;工业互联网是一种辅助手段,是非必须的。
企业自身是否需要上工业互联网,亦要多重分析。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信息化、数字化升级,小型制造业应优先规范生产流程,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同时,制造业不应忽视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也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