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 联系电话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情

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完善行业标准的路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5-02-13 09:41:23

随着化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完善的行业标准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以下是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完善行业标准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一、明确标准制定的核心领域

基础共性标准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接口协议和通信标准,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标准,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与模型标准

建立化工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的标准化数据模型。

定义数据质量评估指标,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应用标准

针对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环保监测等具体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

明确智能设备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为企业的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诊断评估标准

构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体系,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数字化水平并制定改进计划。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涵盖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

二、建立多方协作的标准制定机制

政府主导

政府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组织相关机构开展标准研究和编制工作。

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并给予资金或资源上的扶持。

行业协会推动

行业协会负责收集企业需求,整合各方意见,形成初步标准草案。

组织专家评审会,邀请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的专业人士参与讨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企业参与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分享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经验。

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反馈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为标准优化提供建议。

国际接轨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增强在全球化工领域的影响力。

三、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

试点示范

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率先执行新标准,积累实践经验。

总结试点成果,不断完善标准内容,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第三方认证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认证结果可以作为企业信誉的证明,提升市场竞争力。

动态更新

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行业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

建立标准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持续优化标准体系。

培训与宣传

开展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标准宣贯活动,提高其对标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标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典型案例分析:《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

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制定了《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行业标准(标准计划号:2024-0305T-HG)。该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化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明确转型路径

标准通过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成熟度模型,帮助企业清晰认识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并规划合理的转型路线。

量化评估指标

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技术能力、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多个维度,便于企业对标找差距。

促进协同发展

强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五、未来展望

标准化助力技术创新

完善的行业标准将为化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企业可以更方便地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标准化工作将进一步规范化工企业的环保行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例如,制定能耗监测和减排评估标准,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国化工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认可度。

六、总结

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完善行业标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通过明确核心领域、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强化实施监督以及借鉴成功案例,可以有效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