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 联系电话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情

化学纤维制造业现状剖析

发布时间:2025-02-07 09:19:03

化学纤维制造业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其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纤维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汽车乃至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涵盖涤纶、锦纶、腈纶、丙纶、氨纶、维纶等众多品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巨擘,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60%。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纺织行业的崛起,中国化学纤维行业更是取得了迅猛发展。2023 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累计值达 7127 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 10.3%,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在市场格局方面,我国化学纤维行业已形成充分的市场化竞争格局,但企业规模参差不齐。截至 2022 年底,规模以上企业数达 2167 家,数量众多。不过,除仪征化纤等少数企业达到世界级规模,多数化纤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年生产规模在 1 - 2 万吨左右,甚至不少企业不足 1 万吨。这一现状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但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为化纤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我国化纤企业上市公司数量超 30 家,像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石化、桐昆股份等。这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和实力增强,行业头部企业前十家合计产能占总规模 60% 以上,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化学纤维产品凭借其多样化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纺织服装领域,化学纤维可以模仿天然纤维的质感,同时还能具备天然纤维所不具备的特性,如抗皱、耐磨、易清洗等,因此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在家居领域,化学纤维被用于制作窗帘、沙发套、床上用品等,为家居环境增添了舒适与美观。在工业领域,化学纤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化学纤维被用于制造内饰、轮胎帘子线等,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然而,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企业环保治理成本不断上升,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形成较大压力。加之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原料价格的波动等因素,给行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在技术层面,化学纤维制造业技术密集度高,涉及高分子化学、纺丝工艺、纺织工程等多学科领域,需要持续创新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当前,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在熔体纺丝技术中,已采用高速 (5000 - 6000m/min) 纺丝拉伸联合机生产全拉伸丝,同时也在研究开发 6000m/min 的超高速纺丝,以及 8000 - 10000m/min 纺丝速度的全取向丝的技术和设备。此外,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变能力强的小型高效设备也在研发当中。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链长,涵盖原材料采购、纤维生产、纺织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目前,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上游原材料供应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化学纤维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在中游纤维生产环节,我国拥有众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学纤维产品。在下游纺织加工和终端产品制造环节,我国拥有庞大的纺织服装产业,能够将化学纤维加工成各种时尚的服装和家居用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在进出口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制造业表现出较强实力。产品出口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出口国家之一。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进口上,主要引入高品质、高性能产品,满足国内特殊需求,加强与国际市场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化发展。


总体而言,化学纤维制造业当前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环保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