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 联系电话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情

毛光烈:以制度化驱动数字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1-12-29 17:01:59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普及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试点与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80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


我国智能制造试点与推广工作交出的成绩单“含金量”十足,但不可否认,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广度与深度均不足、专业与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工信部12月28日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本次发布的《规划》内容有何亮点?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业内专家又有哪些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浙江省原副省长、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


贯彻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思路


“当前,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对于贯彻《规划》,加快以制造业为抓手的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毛光烈认为,自2015年以来,全国广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取得了诸多的成效,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大多数的试点没有取得面上示范、复制推广的成效,从完善思路的角度看,进一步明确要求工业数字工程要确立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浙江省,在工业数字工程改革与建设方面已有成效。毛光烈告诉中国工业报,从2020年至2021年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与江山市委市政府合作,以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为抓手,在木门工业行业中小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试点,创造了抓同行业数字工厂(车间)样本示范,抓“《‘N+X’样本合同》复制推广的模式”。


毛光烈表示,通过江山木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有效地破解了工业企业决策难、难决策的问题,提高了决策效率;解决了非显性工程质量难评价、难保证的问题,杜绝了模糊合同工程、半拉子工程与豆腐渣工程,提升了工业数字工程系统解决问题的供给能力与水平,加快了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可以说,江山木门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本质与核心,是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有效探索。”毛光烈说。


而此次试点工作的探索对于全面推进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又有何借鉴意义?毛光烈认为,


首先,贯彻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有利于明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目的与各类主体应该各自分担、又加强合作的责任;


其次,贯彻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有利于正确落实试点示范的务实举措;


再次,贯彻工业数字工程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有利于明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市场化评价标准。


体制改革要与技术体系配套



在毛光烈看来,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不仅包括工业数字工程建设,工业数字化改革的任务也不容忽视,两者要匹配、吻合、协同推进。


要如何“同步走”?毛光烈表示,以数字工厂为例,数据驱动的应用场景分类中包括跨企业内部全部岗位人员工作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的工业数字工程建设任务是全面打通企业内部生产岗位、管理与经营岗位的数据体系,创建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内部“百人百面(视屏)、千人千面(视屏)”的业务数据可视化应用的闭环体系,实现企业全员面对订单与客户的生产协同与业务管理的协同。而与之对应的工业数字化改革的任务,是建设根据岗位授权使用企业数据的制度与保密制度,创建企业云平台或行业云平台,动态实时汇集全体员工的工作情况数据并统一调度指挥员工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管人来管理生产物联网与管物、管钱、管能效、管安全、防风险的制度,创建防范“员工误操作、管理人员乱作为”的企业治理体制。


这样做达到什么目的?毛光烈表示,在企业内部,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与管理人员少跑腿,实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数据“屏上看”,内部事务运作“在线办”与“掌上办”,企业治理用事实数据作证,让每一项激励表彰与追责都体现公平正义。


“总之,体制变革的配套才能使企业内部数据体系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毛光烈说。


高度重视应用新型的研发模式


《规划》明确,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针对中小企业核心智能配件、系统智能部件、智能产品与装备的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场景的人工智能服务产品创新,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既有利于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做到产品创新与制造方式创新“两手一起抓”。



在毛光烈看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加强产品的高技术新技术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步是加大接续创新,成功研发并制造专精特新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处于引领性水平,从而使自己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单项冠军企业;


第三步是加强对研发与生产的规范管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上市公司,增强融资创新与融资生产制造的能力,巩固产品技术的引领性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单项冠军企业的某些技术垄断地位。


“开发专精特新产品靠科技创新,支撑单项冠军企业长远发展的支点亦是科技创新。因此,要高度重视应用新型的研发模式。”毛光烈强调。


对于企业来讲,应如何做?毛光烈提出几点建议,一要以创新云平台为依托,二要以创新联合体(共同体)的组织建设为基础,三要以揭榜挂帅招标、邀请参与协同研发等研发体改为动力,四要创新研发成果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