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打造智慧园区 助力企业上云

  • 联系电话

    400-008-2859/span>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智造工业云"

了解更多动态

首页 > 行业动态 > 详情

58.6%!科技对煤炭业贡献率大幅提高,“十四五”又有何目标?

发布时间:2021-06-09 16:49:26

“‘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行业科技贡献率从‘十二五’末的49.5%大幅提高到58.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上回顾了“十三五”煤炭科技工作,认为成绩显著、振奋人心。

他同时表示,当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激发全行业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继续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行业科技贡献率65%左右的目标


>>>>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国家、省部和行业级研发机构达170余家,形成一批从事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的行业“双创”新模式新业态

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共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个,应急管理部批准的安全科技支撑平台7个,国家能源局批准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11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定的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56个。


“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行业共获国家科技奖励22项,其中“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中国专利奖51项,其中金奖3项,银奖2项,优秀奖46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奖励共授奖1491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62项,二等奖586项,三等奖738项,创新团队奖7项。

科技进步对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的贡献显著提升,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和水煤浆浆体化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煤机装备和大型粉煤气化技术实现了国产化,煤机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先列,引领了国际煤炭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转化的发展方向。
 
>>>>

煤炭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共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持续加强对煤炭基础理论的研究,完善并形成了一系列技术体系。五年来,全行业共获批各类国家重大、重点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及示范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和重点项目13项。

煤炭资源勘查与开采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地质学新理论,发展出适合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煤矿灾害防治方面,形成了以灾害预测和防控为核心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煤炭转化利用方面,探索研究了煤热解的多相反应动力学及传热传质规律、煤炭液化催化原理和煤基新材料、燃煤烟气NOx脱除的化学反应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十三五”以来,在地质探测、矿井建设、煤炭采掘、灾害防治、洗选加工、生态环保、现代煤化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全行业非常重视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保护。截至“十三五”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员单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00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近20000件、PCT631件,累计申请专利总量达3.8万件
 
>>>>

科技成果示范成效显著,引领煤炭生产力发展方向


“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煤炭行业重点在煤矿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煤炭清洁转化、碳减排、“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进行了科技成果示范,对于构建安全、经济、清洁、低碳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发挥了强大的支撑引领作用。

煤矿智能化方面,建立煤矿机器人分类体系,研发并初步应用20余种煤矿机器人;积极探索数字孪生、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目前,我国智能化煤矿建设仍处于示范培育阶段,全国已建成五百余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形成薄、中厚、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应用示范体系。

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矿实现了生态脆弱矿区高强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地表生态修复;新汶矿业集团龙固煤矿实现了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资源利用和沉陷土地100%生态复垦的目标;徐矿集团贾汪潘安湖湿地公园开创的“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煤炭清洁转化方面,以低温浆态床F-T合成技术为核心的4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投产,高温费托合成取得成功。大型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制汽油和高含氧燃油添加剂、大型煤焦油加氢制油等示范和升级示范项目全面取得成功,现代煤化工项目已大多实现安稳长满优商业化运行。

碳减排方面,煤炭行业主动作为,首创了煤化工CO2捕集、咸水层封存与监测成套技术,建成了世界首个10万吨级煤化工CCS示范工程;开发了低渗咸水层多地层分类改造与多组同注、多维度监测与安全预警等成套CO2封存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了多个CO2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是CO2制取甲醇已取得重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徐矿集团积极响应,构建了特厚煤层多灾源安全开采模式,形成了极强含水层下特厚煤层开采顶板水害“上保下疏”、冲击地压“动静转移”、自燃火灾“时空适配”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形成了中国—孟加拉国煤电联营模式,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最后,在谈及“十四五”煤炭的科技创新发展时,刘峰表示,面对能源革命新形势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煤炭行业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来谋划、从多个方面来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当前,我国煤炭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煤炭科技自立自强是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产业新格局的内在要求,对于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四五”煤炭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是,到2025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煤炭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可控,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明显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特色鲜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一批煤炭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支撑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